close
寫這篇文章的日期:10/17/2003
育林國中的畢業旅行,發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劇,不論是去世學生的家長,或是倖存下來的同車同學,都還有一段心理適應的路要走。
重複的戲碼一再上演:媒體大肆報導這件事,在二十四小時即時新聞頻道中,不斷的播出類似的畫面;遊覽車及拖板車司機互推責任;政府指示要徹查責任歸屬;相關民意代表到場關心爭取曝光機會,然後炮火對準執政者。滿天的指責謾罵聲……再過個幾天,一切復歸平靜。似乎只要賠償金談妥,就表示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,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,等到下一次又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時,再把類似的情節重演一遍。
台灣不過是個小島(這麼說並沒有什麼污蔑的意思,純敘述),但無線有線電視台加一加實在太多了,有限的觀眾群和有限的新聞題材,使得電視台為了爭取高收視率,莫不以聳動灑狗血的方式來製作節目,例如前一陣子紅到極點的ΧΧ火(我恰好也跟著這股流行,忠實的收看到最後一刻,然後在心裡暗罵好爛的劇等等等等),連新聞也變得像綜藝節目一樣,主播可以用閒聊的方式播新聞,也有的主播以甜美外貌取勝,或者是有獨特色彩的電視台……,每台都在獨家,都在絞盡腦汁挖出更聳動駭人聽聞的新聞。
好吧,觀眾是有知的權利沒錯,新聞本來就是要捍衛這個權利,但我懷疑,國內的電視台,我們把範圍再縮小到新聞台好了,有幾家是真正善盡將事情真相告訴大眾的?
撇開政治新聞因為各台色彩不同而有偏頗不談(這個話題太敏感了,我們別把事情扯到那麼複雜的渾水裡),拿社會重大事件,如這次的車禍來說,究竟媒體有沒有辦法幫我們善盡監督之責?我想是沒有的,過一陣子,沒有人要再繼續炒這個新聞,觀眾就會被新的新聞給吸引注意力,然後忘了這件事,因為人本來就是健忘的;而媒體也在一陣子的追追追和極盡默哀之能事後,悄悄的換了另一齣更能吸引觀眾胃口的新戲,例如去年的911事件,被媒體渲染到一個極致後,我差點以為世界大戰就要開打,而地球要滅亡,全部的人類都難逃死亡的下場。所以,有人會以為,只要會打架就可以選上立法委員進立法院,也有人會以為,每次的意外都將以賠償金收場就沒事了,偶爾有談不攏的時候,那是因為人性的貪念所致;除了誇大這些事件的負面新聞,而不去利用媒體的傳播力量監督該負責任的人,或製造大眾的恐慌外,我看不到媒體的功能何在。
在這時候,播報較多生活趣聞等等新聞的電視台格外像是一股清流。不能夠深入報導,起碼別灑狗血,要求只好降到這楆準。
國際性的新聞似乎也很少見,在這個全民瘋狂學英文以講求國際觀的時代,反而很難看到國際性的新聞。唯一勉強稱得上是國際性的東西,除了固定播放洋片的電影台外,就是一堆韓日劇。
但是這些戲劇的內容大概都差不多,看多了,會覺得人可以不用工作光談戀愛就可以活下去,女主角只要一直善良或裝笨下去就可以遇到一個有錢的男人,最好還要淒美到得了不治之症才賺人熱淚。然後我們的錢,通通花在買版權和追逐偶像上。
但我這麼說,也不表示我覺得西方世界的東西就都是好的,例如好萊塢以商業走向的電影,有很多是不用動腦子看的,只要從頭讚嘆到尾就可以;而美國長久以來想要打擊“恐怖份子”的心態,也頗值得商榷。我只是覺得,我們漸漸的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,通常只會跟從流行,或聽媒體怎麼說我們就相信,是我們被媒體誤導到這個地步,還是媒體為了迎合我們口味而變成這樣的?
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真的有一天,開了一個非常有內涵的節目或電視台,生存的機會有多大?不妨比較一下收看公視和其他電視台的人口。
最後,為這次不幸罹難的學生以及深愛他們的人祈禱。
育林國中的畢業旅行,發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劇,不論是去世學生的家長,或是倖存下來的同車同學,都還有一段心理適應的路要走。
重複的戲碼一再上演:媒體大肆報導這件事,在二十四小時即時新聞頻道中,不斷的播出類似的畫面;遊覽車及拖板車司機互推責任;政府指示要徹查責任歸屬;相關民意代表到場關心爭取曝光機會,然後炮火對準執政者。滿天的指責謾罵聲……再過個幾天,一切復歸平靜。似乎只要賠償金談妥,就表示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,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,等到下一次又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時,再把類似的情節重演一遍。
台灣不過是個小島(這麼說並沒有什麼污蔑的意思,純敘述),但無線有線電視台加一加實在太多了,有限的觀眾群和有限的新聞題材,使得電視台為了爭取高收視率,莫不以聳動灑狗血的方式來製作節目,例如前一陣子紅到極點的ΧΧ火(我恰好也跟著這股流行,忠實的收看到最後一刻,然後在心裡暗罵好爛的劇等等等等),連新聞也變得像綜藝節目一樣,主播可以用閒聊的方式播新聞,也有的主播以甜美外貌取勝,或者是有獨特色彩的電視台……,每台都在獨家,都在絞盡腦汁挖出更聳動駭人聽聞的新聞。
好吧,觀眾是有知的權利沒錯,新聞本來就是要捍衛這個權利,但我懷疑,國內的電視台,我們把範圍再縮小到新聞台好了,有幾家是真正善盡將事情真相告訴大眾的?
撇開政治新聞因為各台色彩不同而有偏頗不談(這個話題太敏感了,我們別把事情扯到那麼複雜的渾水裡),拿社會重大事件,如這次的車禍來說,究竟媒體有沒有辦法幫我們善盡監督之責?我想是沒有的,過一陣子,沒有人要再繼續炒這個新聞,觀眾就會被新的新聞給吸引注意力,然後忘了這件事,因為人本來就是健忘的;而媒體也在一陣子的追追追和極盡默哀之能事後,悄悄的換了另一齣更能吸引觀眾胃口的新戲,例如去年的911事件,被媒體渲染到一個極致後,我差點以為世界大戰就要開打,而地球要滅亡,全部的人類都難逃死亡的下場。所以,有人會以為,只要會打架就可以選上立法委員進立法院,也有人會以為,每次的意外都將以賠償金收場就沒事了,偶爾有談不攏的時候,那是因為人性的貪念所致;除了誇大這些事件的負面新聞,而不去利用媒體的傳播力量監督該負責任的人,或製造大眾的恐慌外,我看不到媒體的功能何在。
在這時候,播報較多生活趣聞等等新聞的電視台格外像是一股清流。不能夠深入報導,起碼別灑狗血,要求只好降到這楆準。
國際性的新聞似乎也很少見,在這個全民瘋狂學英文以講求國際觀的時代,反而很難看到國際性的新聞。唯一勉強稱得上是國際性的東西,除了固定播放洋片的電影台外,就是一堆韓日劇。
但是這些戲劇的內容大概都差不多,看多了,會覺得人可以不用工作光談戀愛就可以活下去,女主角只要一直善良或裝笨下去就可以遇到一個有錢的男人,最好還要淒美到得了不治之症才賺人熱淚。然後我們的錢,通通花在買版權和追逐偶像上。
但我這麼說,也不表示我覺得西方世界的東西就都是好的,例如好萊塢以商業走向的電影,有很多是不用動腦子看的,只要從頭讚嘆到尾就可以;而美國長久以來想要打擊“恐怖份子”的心態,也頗值得商榷。我只是覺得,我們漸漸的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,通常只會跟從流行,或聽媒體怎麼說我們就相信,是我們被媒體誤導到這個地步,還是媒體為了迎合我們口味而變成這樣的?
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真的有一天,開了一個非常有內涵的節目或電視台,生存的機會有多大?不妨比較一下收看公視和其他電視台的人口。
最後,為這次不幸罹難的學生以及深愛他們的人祈禱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