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當年茶花女首演時,聽說因為演茶花女的女高音太胖了,在最後她快死倒下去的那一幕,還有人哈哈大笑;還好紅磨坊找了一個美麗又有氣質的妮可基嫚來演,才塑造了一部令人感動的愛情片,當然,這部片本身的音樂性極強,某部分來看還挺像歌舞片的,原聲帶大力推荐,不過少了最後莎婷和紅磨坊老板等人唱的the show must go on,算是一個遺憾,題外話。

茶花女和紅磨坊的女主角都有很類似的背景和結局,都是紅極的交際名花,最後也都死於肺病(茶花女是肺結核,莎婷我不知道,但因為有咳血,應該也相去不遠吧?),臨死之前和所愛的男主角,都有段令人感傷的對話。

如果這兩個都是偉大的愛情故事,那麼我們看看,眼淚鼻涕流一流也就算了,因為很少有這麼悲壯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我們四週,戲劇或文學作品倒是可以列出一大串,例如:牡丹亭(這部戲更厲害,女主角可以一面躺在床上,一面有個分身和男主角相處)、羅密歐與茱莉葉……等等族繁不及備載;而美麗又早逝的女主角,在我們身邊,更是百年難得一見,少見到足以放入稀有保育類動物圖鑑裡。

現在我們來想想,在這些戲裡,不論是大家閨秀還是青樓女子等等身分,我們對女主角應該會有共同的評價,就是勇於追求愛情,那麼男主角呢?嗯……好像很模糊,沒什麼印象耶……好吧,勉強舉個例,紅磨坊裡的男主角伊旺麥奎格夠帥了吧?那麼除此之外呢?好吧,他很有才華,然後呢?他一開始愛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,後來還是一樣被嫉妒和自悲(或許吧)等等情緒所蒙蔽了;茶花女中的男主角也差不多,他被茶花女誤導成她還是喜歡夜夜笙歌的生活,一樣氣得離開了她;在牡丹亭裡,那個男主角更是一個模糊的影子了,從頭到尾其實杜麗娘才是真正的主角吧,只是在她跟著男主角時,中間還曾被嫌不合禮教。我們該怪這些男主角們不夠堅貞嗎?也不盡然,還是得為世界上另外二分之一的異性同胞們說句話,因為主角本來就不是他們,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也不是在他們身上。

從以前到現在,不論東或西,其實對女性的壓抑都挺多的,也許在另一方面,會要求男性像個男子漢或要有個人事業之類的,不過相形之下,對女性的規範更多,女性很少是能有自己的想法的;所以追求自己的愛情,其實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反抗舉動了。但這中間還是有特例的,例如武則天晚年篆養男寵,也被批評過(她自己本身就是爭議性極大的人物),所以在我們歌頌她們勇敢的同時,也還是有標準在的,就是這些女性們也同樣的要年輕漂亮,如果有點兒智慧更好。很諷刺的對比。即使觀念開放如現代,莉莉還是很多人批評的目標,但七十幾歲的老翁也有娶十幾歲少女的,就沒見人說話過。

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一個故事是在描寫男性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,恐怕也會被譏為胸無大志吧?這個故事可能也沒人想看,就這點來說,男性同胞們也挺可憐的,搞不好他就是想追求自己的愛情呀,難道這樣也不行嗎?對男生來說,一個社會要求他的,恐忙是更多的責任,總是被要求不能夠有太多的私人情感。

我們總以為現在的社會很開放了,但若一個女人專注於自己的事業,想來背後的閒言閒語也會很多,也許是老處女之類等等的話,若是作風略顯嚴苛,那麼想必會被批評的更慘不忍睹,被討論到的完全無關乎她的專業或能力;若一個男人四五十歲仍未婚,專注於事業上,或許還會被叫做黃金單身漢呢!男女差別真是如此懸殊。另一方面,一個男性若是甘於在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,引來的側目也不會少於一個追求事業的女性吧。

話這麼說,我並不是女性主義者,也不是女權運動份子,我只是覺得,每個人本來就有追求自己想要東西的權利,只要在法律許可以及不傷害到他人的前提下;別人其實是沒有權利批評的;不想結婚只想工作也沒什麼不行,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就好,但是說真的,很少有人能夠無動於衷的面對這些閒言閒語。

我想我是把話題扯遠了,趕快來做個結尾也許比較好,但最後還是免不了要八股的說,不管是女生不想結婚只要事業(或是要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也無妨),還是男生只想當個家庭主夫之類云云,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活才是最快樂的,共勉之。 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iytsai 的頭像
iytsai

字戀狂

iy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